游记正文内大量使用航空公司和机场的IATA代码;把鼠标指针移到这些代码上短停即可查看全称
转眼迎来本科生涯的最后一个学期,又到了远赴美帝大农村喝西北风的时候。跟第11期一样,本次行程仍以NH为主角。去程两段航班全程夜航对我来说是一大遗憾,不过回程将有超过一半的飞行时间处于白昼,可以好好观赏窗外风景。由于飞行线路和机型跟去程相同,去程中详细介绍过的客舱硬件和服务不再过多重复。本期游记照片数量偏少,且窗景占比例较大,此外会简单介绍一些个人的航拍心得。
座位图显示NH1012被换成了旧舱77W
突发事件:出发前日最后一次上网刷座位图,结果发现跨洋段NH1012的77W经济舱布局居然从2+4+3变成了3+3+3,也就是说被换成了旧舱77W(跟2012年初次体验NH的客舱相同),而我原本选的左侧靠窗座位的二连座也变成了三连座,这样起身活动又要多“翻过一座大山”了。。。
航点地图(gcmap生成,点击图片可浏览原始页面)
<=========================飞越重洋=========================>
除特别注明外,以下内容所涉及的时区为 北京时间(UTC+8)
第一段航班NH934计划于9:15出发,提早两个小时到机场办值机和托运行李。NH的航班在J岛值机,跟其他赴美行程一样检查了护照签证和(学生的)I-20,接着把联程的两张登机牌都打出来了,但用了NH自家的登机牌,而非带有CAN标志的。
J岛值机柜台
登机牌(现在才发现两个航班最初选的座位号一样)
CAN的所有国际和港澳台航班都在东一指廊候机。在主楼值机完毕后在去往东连廊的连接楼里过海关,接着进入东连廊国际隔离区,过安检和边检,顺着标志走到位于东连廊尽头的东一指廊。
主楼值机大厅
东连廊南端
早上的东一指廊相当热闹,现在想想上次白天在CAN坐国际航班已经是三年前了呢。。。
东一指廊候机厅
中国南方航空A330-300
登机口是A101,位于指廊根部。貌似NH的航班固定用这个登机口,可以看到周边墙上也贴有日文说明。
A101登机口
本次航班座驾JA622A,带小翼的B767-300ER,2011年2月首飞,机龄3.9年,前一晚执行NH933飞来后直接在机位上过夜。值得一提的是这架飞机是全球第1000架767,当年出厂时波音曾举行过下线庆祝仪式,但NH并没有为其设计特别涂装。
全日空航空B767-300ER,座驾JA622A
8:45,准时开始登机,有中英日三语广播,不是土豪没有商务舱坐就只好乖乖排队啦。
排队登机,显示屏上滚动给出代码共享的航班号
<=========================飞越重洋=========================>
9:20推出,基本准点。座位32A在后舱中部的左侧,恰好占有一个完整的舷窗。可能是刚洗过飞机的原因,玻璃上有些水滴,但总体没什么划痕和污点,基本不会影响起飞后的拍摄。
32A窗口视角,舵面测试
滑行中
这架飞机在前起落架支柱上有一个朝前拍摄的摄像头,当起落架放下时可以通过PTV和公共屏幕观看机外视角。
前起落架摄像头视角(准备推出)
在02R跑道头等待
CAN向北运行,8:40从02R跑道起飞。
上跑道
从02R跑道起飞
从02R起飞时,坐在左边的乘客可以俯瞰航站楼全景。T2在2014年动工后进度相当快,可以看到先行建设的东五、东六、西五、西六指廊已初具雏形。东四和西四指廊不在本期工程中,因此T1和T2短期内不会相连。
T2工地
北区货站(远)和机库(近)
西边的02L跑道有一架CZ的737跟我们差不多同时起飞,但离场方向有点差别。
从西边起飞的南航737
河源上空爬升中
起飞后按照离场程序先转往东飞一小段然后再转往西北。根据NH934这个航班的计划时刻,阳光基本从右侧照来,因此选左侧靠窗可以避免巡航时暴晒。
座椅间距,注意PTV手柄下方“固定式头枕”的字样
客舱设备在上期NH933时基本介绍过了,但当时坐的是经济舱第一排,这次总算体验了新舱767的排距。感觉上比采用同款座椅的77W(2+4+3布局)排距稍微窄一点点,但也胜过其他许多公司的区域线经济舱。
经济舱后舱
跟去程一样,出发前网上选位时能看到大片大片空位,但实际上经济舱将近全满,看来又搭了不少旅行团。
机上杂志和安全须知
PTV飞行地图,FL291巡航中
平飞后乘务员开始派发湿巾和饮料小吃,接着是正餐(午餐)。正餐照例有日式和西式两种选择,分别是“照烧酱肉圆套餐”和“烧鸡肉蘑菇沙司”,其中肉圆套餐的配菜有冷面、蔬菜沙拉、水果和糯米饼,可选要绿茶,分量和质量依旧给力。
小吃和饮料
午餐:照烧酱肉圆
767在1980年代最初设计时并未考虑翼梢小翼,后来Aviation Partners为763ER设计了高3.4m的大型小翼来改善长途飞行的油耗。首架加装小翼的767于2008年通过认证,现由AA运营,随后NH也为旗下的国际线767加装小翼,其中一些较晚交付的在出厂时就已经装有小翼了。
小翼和副翼
云层上的影子和衍射彩虹环
NH933/4的航线经过上海上空,本打算趁此机会拿下上海周边的航拍照片,不料云层相当厚,完全看不到地面,但能看到两个云层之间非常清晰的分界线。
飞越上海
进入东海上空,从FL351爬升至FL390
除特别注明外,以下内容所涉及的时区为 日本标准时间(UTC+9)
飞出大陆上空后直接从FL351爬升至FL390,在东海上巡航一小时左右,进入四国岛上空,天气看起来好不少。
四国岛西岸
13:30,离计划到达还有40分钟,飞经本州岛南端,视野中能隐约看到远处富士山的积雪,但距离相比去程NH933“擦肩而过”的航线要远不少。
远眺富士山
富士山
差不多进入陆地上空时开始下降。NRT向南运行,我们在机场东面加入三边,左侧可以目视NRT全景,可惜下午有点逆光。
远眺NRT(两条跑道都没拍全)
左转对准航向道
在机场北面左转依次进入四边和五边,对准16L跑道。起落架放下后屏幕切换为机外摄像头视角。
机外摄像头视角
往16L跑道进近中
14:05,在16L跑道落地。由于要滑到接近34R跑道头的位置脱离,刹车力度并不明显。
在16L跑道落地
滑入421机位
脱离跑道后沿着歪歪扭扭的滑行道一路往南,最终在14:15准点滑入T1东边的421号远机位(跟去程登机时用的是同一个机位,话说NH933/4是固定用远机位么)。在机外视角里可以看到引导员站在升降车的吊臂上指挥,这样既方便引导员观察飞机的位置,也方便飞行员观察引导员的手势。
站在升降车上的引导员,已经降下来了
<=========================飞越重洋=========================>
内藏式舱门(L1舱门)
767的主舱门比较特别,采用内藏式设计。开门手柄激活后舱门往客舱内移动一小段距离,然后可以用人力或电动机抬升,锁定在客舱天花板夹层内。稍早的DC-10和后来的MD11都采用了类似的内藏式舱门设计(据说舱门设计小组是同一伙人)。
经典角度
座驾和带风雨棚的梯车
NRT的摆渡车采用类似长途大巴的高地板车型,但比普通的长途大巴更宽一些。车厢内以座席为主,基本能保证一人一座,不会像国内的摆渡车那样挤成“人肉罐头”。
巨大的“小翼”
摆渡车内
摆渡车开到3号卫星厅靠近中央楼26号桥位附近的下车点,所有旅客在这里下车并按照相应指示前往到达或中转通道。中转旅客上楼过安检即可进入候机厅。从远机位转机的航班不多,临过安检前在缓冲区里有国内旅行团的导游举着小旗叫团员注意日本的时差不要误了下一班机,我就趁这个机会抢先一步避开长队过安检了。若后续航班在不同的航站楼,则需要下楼在28号远机位候机厅乘坐内场穿梭巴前往。
To Be Continued...
评论